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中国电信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殿欣 鸣晓 2024-05-17 人民邮电报
分享:
   

①天翼云“息壤”助力广州机场高速路打造全国首个“无感通行收费站”。

②中国电信自研安防产品集中亮相2023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图为翼安反诈展项。

③中国电信创新研发AI视觉算法,打造AI验布应用,可实现每分钟60米的检测速度,效率相比人工验布提升50%。

④继手机直连卫星后,中国电信再度开创汽车直连卫星,与比亚迪携手融创“卫星+汽车”新场景。

⑤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持续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⑥4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向国盾量子交付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此款芯片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纪录,后续计划通过“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等向全球开放。

从天地一体、时刻在线的手机直连卫星,到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量子城域网;从百亿参数、全面开源的星辰语义大模型TeleChat-12B,到随时、随地、随需、随形的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经过多年前瞻部署,2023年,中国电信正式将“云计算及算力、人工智能、安全、数字平台、大数据、量子、新一代信息通信”确立为七大战略新兴业务。同年底,中国电信战略新兴业务布局全面完成。

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要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作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电信牢牢把握“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定位,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战新业务技术能力与基础电信业务深度融合,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品服务,数智赋能新模式加速涌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充分迸发。

从“融云、融AI、融安全、融平台”到七大战略新兴业务,这场升级折射了中国电信对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准确把握。展望未来,中国电信将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打造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综合智能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铸云” 挺膺担当国云建设使命

作为云服务国家队、数字中国建设主力军,中国电信天翼云勇担国云建设使命,紧跟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秉持“云网融合、安全可信、绿色低碳、生态开放”的发展理念,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夯实国云底座,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经过十余年行业积累,2023年,天翼云作为国家云的框架全面成形。目前,中国电信天翼云稳居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第一、国内公有云IaaS及IaaS+PaaS市场前三、国内桌面即服务(DaaS)第一。

开拓创新,铸强国云。在科技创新方面,天翼云以云操作系统为核心,从底层基础软硬件技术到上层高阶云能力,实现了全栈技术的自主可控,打造了“云网边端数智安”全栈云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加快推进企业高效上云用云。在资源布局方面,天翼云已形成“2+4+31+X”全国资源布局,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构建起“中心—省—边缘—端”的四级算力体系,可为各地用户提供高速泛在的算力,满足各行业多元化和新兴业务场景上云需求。

截至目前,天翼云服务行业客户超过350万,跨政务、金融、医疗、农业、能源、汽车、交通等各个行业,打造了河北雄安超算云、安徽省级政务云、湖南银行金融云、福建厦门医疗云等众多标杆案例,助推千行百业乘云而上,向“新”而行、向“智”而兴。

拥抱未来,智能升级。没有AI就没有云的未来,围绕大模型时代对云服务商的新要求,天翼云加速向智能云全面升级,打造云智超一体的泛在算力基础设施,构建“慧聚”“云骁”“息壤”三大智算平台。“慧聚”可针对大模型训练微调场景,提供训推一体化算力服务,实现万卡资源调度;“云骁”支持多款国产芯片以及上层框架,可以对万卡规模智算集群进行纳管,算力、存储、网络多层次算力加速,全方位监控、故障自动感知,实现超大规模集群长稳运行;“息壤”盘活通算、智算和超算算力,目前已纳管多家算力厂商,为企业提供普惠的智算调度服务。

天翼云已成功推出政务大模型“慧泽”,深入融合数字政府的全流程场景,助力打造智能政务服务新范式,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携手伙伴研发视联行业大模型——海纳视联大模型,面向城市治理、行业视觉、社区乡村、数字家庭等四大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赋能视联应用生态。

赋能千行,惠及百业。以国云智算底座为依托,天翼云积极携手产业各方合作伙伴打造先进的智算生产力,全面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在海南,天翼云携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打造了海南省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推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高性能计算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逐步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实现固巢留凤、聚才引智。在四川,天翼云联合西南某超算中心,以高性能算力助力降碳技术创新突破,加速某高校“双碳”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双碳”战略落地。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该高校“eCO2RR”项目实验周期从原先的2~3个月缩短到2~3周,科研效率提升约70%,科研环境搭建类成本节约30%。

基于自主研发的智算平台,天翼云还为国内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思必驰提供所需的智能算力、云计算、数据等服务,支撑思必驰10亿级大模型训练平台和常规模型训练平台的运行,为思必驰大模型的高效训练和产品赋能打通了“任督二脉”,帮助思必驰进一步缩短了语音识别训练的时间周期并降低了算力使用成本,更好、更快地推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AI语音产品。

“问天” 扬帆逐浪卫星通信前沿

在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格局加速演变的今天,世界各国纷纷布局星地融合移动通信领域,我国提出加快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信勇担数字中国建设“主力军”使命,加强天地一体信息网络运营能力建设和星地融合应用技术创新,推进技术突破、产品创新、能力建设、战新产业发展“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技术突破推动产品创新和能力建设,实现战新业务高质量发展。

在强化技术突破方面,中国电信围绕星地网络融合发展目标,加强NTN(非地面网络)等前沿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加强高低轨协同、立体增强、异构备份的卫星通信网络互补架构等技术研究。在强化产品创新方面,中国电信秉持“卫星即服务S+”的理念,加快推进“终端+连接+平台+应用”集成创新,打造“空天地”一体化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在强化能力建设方面,中国电信深化“天星、地网、枢纽港、云资源池”一体化布局,持续推进天地一体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卫星网络容灾备份能力,推动“天通”卫星系统演进升级,构建自主可控的卫星宽带通信网络,加快空天信息枢纽港建设,打造“天地云网”融合能力体系。在发展战新产业方面,中国电信深入拓展卫星通信大众用户市场,丰富直连卫星手机款型,开拓汽车直连卫星市场,创新航空互联网2C运营业务,打造天地一体通信能力;积极布局“天通”卫星国际化业务,聚焦东南亚等地区,推动“天通”卫星业务在海外落地,形成“国内+国际”双线发展格局。

中国电信坚持需求牵引与市场导向,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聚焦大众用户日益增长的卫星通信需求,依托建设运营“天通”卫星系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核心能力,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集智攻关,攻克星地异构组网、卫星通信技术体制优化、信息传输信道重构、多天线波束集成、芯片功能集成和小型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整套“天通”系统标准体系,输出25份技术文档,申报27项发明专利,补充优化“天通”民用系统标准体系共13个系列、75本、168.5万字的标准规范。

2023年9月8日,中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提速手机直连卫星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中兴通讯等手机厂商均已推出具备直连卫星功能手机,可实现双向语音通话与双向短信收发。用户不换卡、不换号,即能按需接入卫星网络或地面蜂窝网络,时刻享受天地一体融合通信服务。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发布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并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以及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2024年4月25日,继手机直连卫星后,中国电信再度全球首创汽车直连卫星服务,全球首款搭载天通卫星通信功能的旗舰车型比亚迪仰望U8越野玩家版正式亮相2024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除比亚迪外,中国电信还携手吉利、广汽等国内主流车企推进支持直连卫星功能的车型研发,汽车直连卫星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4年5月8日,中国电信在香港召开“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落地发布会”,正式宣布以天通卫星系统为依托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落地香港。中国电信将以香港为起点,正式开启天通卫星移动系统国际化运营,助力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开启国际化新征程。

“赋智” 创新引领人工智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赋能,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从而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3年11月28日,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信AI”)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标志着中国电信在AI业务板块的布局进一步加速。电信AI以原中国电信大数据和AI中心为基础,成立后立足于全集团AI业务一盘棋,快速布局关键领域,强化自主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培育人才队伍,在促进AI业务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在技术层面,电信AI推动通用算法开发、推理框架及组件研发,统一算法平台进行算法舱平台升级及大小模型协同标训推一体化,统一人才调度做到可视可观、按需调用、服务全集团。

在具体的布局和考量上,电信AI正从四方面不懈努力。一是AI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拓展新的市场领域,提供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并通过多元化经营策略在多个领域同时开展业务。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吸引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二是突破AI领域核心技术。全面布局视觉和语音感知层大模型,重点攻关语义和多模态认知层大模型。语义大模型效果基本对标GPT3.5;语音大模型支持超多方言,客服场景对齐OpenAI;自然语音化的智能视觉,目前只有电信、依图具备;多模态大模型的图像生成效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三是打造一系列标品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变革,基本建成“741”产品格局,构建天元星河、政法公安大数据、AI边侧硬件、AI摄像机、融合智算平台、云化AI、大数据等7条产品线;聚焦工业、客服和家庭等场景,打造4条创新产线,并部署语音语义多模态大模型科研线。四是建成复合型人才体系。打造人才高地,引入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学龙,目前研发人员占比达到85%。探索AI人才的海内外双循环模式、校企合作打造“2+3”培养模式。同时,推进省专协同成立AI中心,建立人才联合体,协同技术攻关、产品打造、交付运营,并健全L1-L3级人才认证体系。

自2023年成立以来,电信AI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一季度全网AI收入突破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自研应用已初具规模,星河AI算法日均调用量达到4.1亿次,大模型赋能项目近200个,并在政法公安、政务交通、工业质检等领域构建了先发优势。在AI能力建设和实践方面,电信AI以大数据AI融合中台为底座,打造星辰语音大模型、星辰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数字人、星辰语义大模型及星辰视觉大模型,使用大模型进行AI能力产品化,研发出数字人客服、大模型一体机、星辰慧记等产品;面向2C2H客户,打造星辰智能体,加快个人和家庭市场智能化升级;面向2B2G客户,以星河AI为牵引,拉动产数项目规模发展。

此外,电信AI在积极履行“AI+”央企责任的过程中,全力以赴提供高标准、高效率的AI技术和便捷的工具。以应用为导向,确保AI在各种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可行性及便捷性。比如,电信AI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为产品注入AI基因,实现了诸如大模型一体机、明厨亮灶、智慧政务、雪亮工程等一系列创新应用,同时也推动AI在网络安全、手机、摄像头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探微” 聚力攀登量子科技高峰

量子科技乃“国之大者”,是新质生产力中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在量子科技领域积极探索、前瞻布局,发挥了产业链聚合主导作用。

早在2019年,中国电信就曾与潘建伟院士多次会商,筹划量子科技产业;2020年11月,中国电信与国盾量子合资成立中电信量子公司。经过三年积累,2023年5月,中国电信正式成立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锚定“全球领先的量子科技企业”目标定位。目前,中电信量子集团围绕产业、科技、人才、生态进行布局,推出的量子科技产品已有20余项,应用范围涵盖政务、应急、工业、金融等10余个行业。

中电信量子集团成立后,聚焦量子科技攻关,锻造量子安全核心能力,协同创新发展,构筑“量子+”产业生态,加快重点量子技术应用规模化突破,将量子安全技术融入中国电信主业务,形成“量子+通话”“量子+网”“量子+云”“量子+平台”四大业务方向与“量子+DICT”全场景能力体系。

在“量子+通话”领域,推出全球首个运营商级量子安全通话综合解决方案;量子密信通过中国信通院评估并获得最高安全级别的“卓越级”认证;量子加密对讲广泛应用于冬奥会、冬残奥会、亚运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项重大活动保障。

在“量子+网”领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合肥量子城域网,提供量子安全接入服务和数据传输加密服务。

在“量子+云”领域,打造“入云、云上、云间”三位一体的云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云下终端、云平台、云上业务的数据在传输、使用、存储等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机密性,结合行业应用、数字化等场景,为云用户提供安全合规、高度可靠的新型量子可信云平台。

在“量子+平台”领域,提出国内首个量子密码解决方案,首创量子安全技术与商用密码技术相结合。

在量子计算领域,发布了“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实现了“天翼云”超算能力和176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能力的融合,通过云平台调用量子计算资源,实现重点场景实用化,降低量子计算机使用门槛,加速量子计算融入量子化学研究、新药新材料开发、能源气象模拟等场景。

“第二次量子革命”后,量子信息技术以量子力学原理为基础,发展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驾马车”。目前,中电信量子集团已在量子通信领域具备产业化规模化能力,并持续探索量子计算实用化生态化路径。2024年4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国盾量子、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国产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后续,中电信量子集团将联合国盾量子研发基于“骁鸿”芯片的量子计算整机,并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放给全球用户使用。这背后正是中电信量子集团围绕量子技术发展完善量子产业布局的写照。

牵头安徽省量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启航企业,中电信量子集团持续完善业务布局的同时,也在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目前,中国电信已牵头制定量子行业1项国际标准、9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参与制定2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此外,还申请了专利88项,申请知识产权139项,获批量子SIM卡、量子密码机等11项商密证书。

未来,中电信量子集团将继续践行“产业报国”理念,携手各领域合作伙伴,拓展各类量子信息技术应用,为建设科技强国、保障国家安全贡献电信力量。

“守土” 安全护航新发展格局

保障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高水平安全能力是前提和基础。中国电信积极布局虚拟数字空间和真实物理世界的全方位安全能力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在虚拟数字空间的安全底座建设方面,中国电信于2021年成立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着力提升维护网信安全的核心能力,采用独有发展模式,依托云网数据资源禀赋,构建“可测、可知、可防、可控”的“四可”自研安全能力体系,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真正把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作为维护网信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电信持续构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健全云网边端一体化安全能力,部署独特的网络安全能力,打造端到端、全程全网纵深防御的安全基础设施,构建了覆盖“云、网、边、端、数”的一体化纵深安全防护产品和服务体系。目前中国电信安全能力池覆盖31个省(区、市)的150个重点城市,DDoS攻击防护能力超10Tbps,市场份额保持国内第一,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重大科技成果摘要》及Gartner全球头部服务商选择清单。建成全网一体化安全数据中心和态势感知系统,初步建成安全中台能力,显著提升安全事件的检测、分析、处置能力。云脉SASE零信任产品获信通院首批零信任应用成熟度及能力成熟度双卓越级认证。电信安全公司曾先后8次获得省部级奖项,跻身国内网络安全企业第一阵营,目前已为政务、金融、能源、卫健、教育等行业超10万客户提供全面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在真实物理世界的安全底座能力建设方面,中国电信控股公共安全领域高科技上市企业——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在数据能力、核心算法能力、行业经验以及平台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城市安全、应急管理、消费者业务、装备与消防、海外公共安全、安全文教等领域的成熟应用与产品服务。在城市安全方面,辰安科技在安徽全省16个城市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了“1+16”个监测中心,打造了“安徽样板”。在应急管理方面,辰安科技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多灾种、多场景、全流程、全方位的应急管理服务,开创了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业务的先河,为300余个地市及区县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了设计规划、平台建设以及各类增值服务。在消费者业务方面,辰安科技加强与中国电信的业务协同,以“AI+IoT+安全”智能范式搭建“公共安全卫士”产品体系,AIoT全网在线用户突破百万,已成为国内覆盖范围最广、终端用户数量最多的在线监测运营平台之一。

以城市安全高地为基,辰安科技探索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公共安全卫士产品体系、韧性城市新范式等多项智慧安全城市专项解决方案,城市生命线、城市综合风险监测预警项目在全国“多点开花”,持续打造我国城市安全建设新高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在成都,“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搭建织密“1”张感知网、绘制“1”张全景图、完善功能数据标准“3”大体系、共创“N”个智慧应用场景的总体框架,构建了“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打造了城市安全治理的“成都模式”。

此外,辰安科技以AI、大数据及相关软硬件核心技术为牵引,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服务水平,着手积极布局拥有自主产权的安全传感芯片,切实解决核心器件“卡脖子”问题。全面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联合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公共安全行业大模型,促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聚合虚拟数字空间和现实物理世界的全方面安全,中国电信以打造安全型企业为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立足自主可控,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天地融合网络安全、递归域名解析安全、互联网态势感知、国产密码算法、可信通信等领域,承担多项科技部、国资委、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级研发项目;参与云网基础设施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CNIS)的规划、研究、应用等工作。中国电信安全公司率先发布了“阡陌数聚”国内共建安全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推出“见微”安全大模型、抗量子计算安全网关、云脉SASE零信任安全接入产品、“云堤”托管服务平台等。

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安全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64件、PCT国际专利17件,获授权发明专利73件;参与数十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编制,目前已发布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0余项、企业资质30余项、产品资质30余项;“分布式近源DDoS防护系统”获世界互联网大会优秀成果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