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一颗建设高质量网络的初心,陈晓芳长期奋战在上海电信移动网络优化工作一线。今年,她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个人还曾获评j9.com无线领域高级专家,荣膺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j9.com劳模及优秀共产党员、上海电信劳模等荣誉称号。她带领的团队曾荣获集团公司“数据集约分析领先奖”,“创新优化”一、二、三等奖,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成果等奖项。
创新成果“支援”一线战“疫”
作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移动互联网部(以下简称“移互部”)的技术专家,今年,陈晓芳的工作内容有了一些新变化,她被委以公司电联(电信联通)共建共享工作组之优化组组长、移互部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副组长。
3月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移互部承担着为全市数千个核酸检测点、方舱医院提供移动通信网络保障的任务。工作人员负责测试评估现场的移动网络质量,并结合人员规模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加强覆盖、增加容量,并对调整后的效果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优维建”平台为前方“打仗”的移互部电信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平台可以迅速捕捉处于话务高峰的某个点位,并自动向保障人员发出实时预警提醒。”陈晓芳说。居家办公期间,她带领移互部技术专家团队,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上海电信“优维建”系统平台。
3月中旬,“优维建”系统平台可在十几分钟内实现预警信息推送。目前,这个最强“智库”还能在最短时间内协助一线人员解决问题。
捕捉看不见的电磁波
“网优工作是基础工作,在七层互联网架构中处于最底层,同时也是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陈晓芳时刻提醒自己,她和团队的使命是为公司整个移动网络托底,小到用户的一次掉话、上网时的一下卡顿,都与陈晓芳的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了探寻移动网络质量提升背后的每个细节,陈晓芳和团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我们要捕捉的是看不见的电磁波。”陈晓芳介绍,现在的无线电环境非常复杂,在破解用户体验感知问题时,需拨开所有复杂的信令,力图“复现”当时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并最终确定解决方案。
然而,与他们“作对”的不仅仅是繁复的无线电环境,还有手机等上网终端背后的复杂应用环境和功能差异。即便在如此多元化的环境下,陈晓芳和团队的目标没有变,就是为上海百万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不论是半夜的紧急投诉电话还是凌晨的网络告警故障,陈晓芳都会第一时间回复与处理,第一时间赶往机房或是小区。
对待事业矢志不渝
走在理工科的成长道路上,陈晓芳周围的女生身影少之又少。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后端支撑工作,她经常要面临一个人出差的情况。
2004年,陈晓芳第一次到甘肃平凉出差。“那时候一年有60%的时间在外地,最长的一次出差有100天。平凉、张掖……好多地方我都去过。因为当时的工作就是为当地开通和维护移动网络,最苦的地方就是那些偏远地区的机房,有的机房甚至是用土堆起来的。我见过戈壁、走过沙漠、穿过无人区,遇到过沙尘暴,这些都是身在上海完全想象不到的。”陈晓芳回忆道。
虽然当年吃了很多苦,但陈晓芳从未想过离开通信领域。“我觉得对一份工作热爱很重要,没有人规定工作一定有男女之分,我就更喜欢和数据、代码打交道。每次跑通一段代码,哪怕是很简单的程序,都会很有成就感。”陈晓芳说道。
带领团队屡创佳绩
陈晓芳是拥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早在1999年,陈晓芳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多年的网优工作中,陈晓芳带领的“党员示范工作室”和“党员攻坚队”也屡屡立下“战功”。
2017年,陈晓芳和团队承接了800M重耕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800M频段的释放则将为上海电信带来巨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陈晓芳和团队从方案评审、局部试点、全网割接、效果评估等多个角度出发,经过11次重大网络调整,顺利完成任务。
陈晓芳回忆,每次割接都是一次马拉松式的挑战,各种准备、测试、调试、割接、路测,有时会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最远一次路测延伸到了上海与江苏南通的交界处。陈晓芳和团队必须在后台全程值守,为前端实施和技术人员提供支撑。
陈晓芳带出了一支出色的团队。她结合成员特点扬长避短制定了个性化辅导计划,带领团队先后获得两年QC国优、两年行优,团队中也涌现出了一批集团创新能手、二级专家、D级人才等先进个人。
作为公司级优秀带教老师,陈晓芳在知识与技术分享、传授上从无保留,因为她认为不但自己要“有价值”,还要让更多的技术团队成员也变得“有价值”,这才真正实现了党员价值的再提升和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