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长情帮扶 初心不改——西藏电信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叶菁 明久泽珣 2022-12-14 通信信息报
分享: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草原,勤劳的牧民已经开始一天的劳作。看似平常的时光,其实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因为有了“网络”,电视和移动支付走进了农牧民群众家中;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来自大城市的同步网络课程;患病的群众正通过5G远程医疗,接受远在北京的优质医疗服务。

从“用上网”到“用好网”,中国电信西藏公司(以下简称“西藏电信”)网络建设者战缺氧、斗严寒、跨雪山、越峻岭,创造了世界网络建设史上的奇迹,打通了乡村振兴“数智”大动脉,在世界屋脊织起了一张张坚强的“民生网”“幸福网”。


图为西藏电信驻村干部深入牧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夯实底座,基础网络“牢”根基

在世界屋脊上的屋脊——西藏阿里,有一个村庄叫尼雄村,那里曾经是个没有“网”的地方,没有宽带接入,村民不会上网的比例高达90%,几乎是一座信息“孤岛”。“尼雄村的海拔高、环境恶劣,蔬菜极其缺少,在网络进村之前,村民与外界毫无沟通,没有网络,没有技术,村民的日子是真难过啊!”来自日喀则的驻村干部平措多拉说。

平均海拔45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高寒缺氧,气候严酷。过上小康生活,是广大西藏电信驻村干部和群众的心愿。

平措多拉还记得,他刚到尼雄村时,西藏电信党委就来慰问过,叮嘱大家加快建设,让阿里早日缓解用网之苦。他回忆道:“真不容易啊……”据悉,西藏电信每年根据中国电信西藏公司及地方政府关于驻村的相关要求和规定,选派3名驻村队员到阿里地区措勤县曲洛乡尼雄村开展驻村工作,一届又一届的西藏电信人接过前任队员的“接力棒”,一茬接着一茬干,让积贫积弱的藏乡变了模样。

时至今日,尼雄村网络通了,村民们信息灵通了,思路也打开了。驻村干部带领村民们自建保温大棚,种上了小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不仅使尼雄村实现了自给自足,还销售到乡里和县里。现在,尼雄村种植的蔬菜成为乡政府、县政府食堂绿色无污染的“盘中餐”,也成为村民们新的收入来源。

尼雄村的蜕变,是西藏电信推广普遍服务助力藏乡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西藏的通信事业起步较晚,这里曾是闭塞的高原信息孤岛。在基础弱底子薄的情况下,西藏电信人奋起直追,从拉萨河谷到羌塘草原、从阿里高原到绿海林芝、从雅砻河畔到三江大地,信息网络全面延伸,电信人在雪域高原上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双手搭建起一条条信息天路,实现了西藏农牧区光网覆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伟大跨越,将青藏高原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


图为西藏电信驻村工作队深入牧场开展2022年国民经济统计工作

如今,在西藏12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无论任何地点,无论任何时间,都能随时随地与外界保持顺畅的通信信息联络。近些年来,西藏电信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电信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大农牧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七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农村800M LTE重耕、乡镇周边5公里行政村光宽、农村基础网络能力提升、“三个超九”等农村网络建设专项项目。同时中国电信西藏公司向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赠送宽带,实现扶贫宽带业务目标进度超100%。

不忘初心,长情坚守“撒”希望

前往藏乡的路途,时而群山高耸,时而峡谷险峻,时而沼泽连绵。而车窗外唯一不变的,是一座座铁塔身负导线,宛如一条银龙穿行在高原大地上。这不禁让人遐想,在这样的“生命禁区”,建设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具挑战性的网络工程,需要面对怎样的挑战?

“阿里、那曲平均海拔都在4700米以上,因为高寒缺氧、地广人稀,这里是电信普遍服务建设中的‘硬骨头’。不仅适合施工的时间短,而且羌塘草原的冻土层常年不化,为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我们只能先用牛粪烧融冻土、推土机推挖,才能把通信杆路植入进去,施工条件极其艰苦。”西藏电信的负责同志说。因为高寒缺氧,通信施工人员出现了头疼耳鸣的情况,却依然要爬到通信杆上进行设备调试,同时,还刮着七八级大风,施工人员要用绳子拴住自己防止从杆上掉落。

除建设和施工困难之外,如何维护这些建好的光纤宽带网络更是挑战。电信一线员工对此深有体会:“执行过程中,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特别高,但我们感觉建网其实相对容易,维护更难。因为建网,我们集中精力可能一两个月就建成了,但是维护下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能断,这是最大的难度,也是西藏的特点。”


图为驻村工作队上街宣传健康卫生知识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西藏电信人把对脚下土地、身边人民的热爱,对肩上责任、心中信念的执着,书写在祖国大地,铭刻在人民心间。2014年,51岁的旦增主动请缨,来到日喀则仲巴县,成为中国电信西藏公司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发挥他“老黄牛”的精神,带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一干就是7、8年;罗布顿珠,中国电信西藏公司驻村工作队副总队长、日喀则市仲巴县霍尔巴乡贡桑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模范罗布顿珠。驻村多年以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责任使命,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谁家有困难,谁家就有他的身影……


图为西藏电信驻村工作队为孤寡老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从2011年10月全区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以来,西藏电信共选派11批751余名驻村队员赴30个定点扶贫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建档立卡。在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任务逐年提升、企业扭亏减亏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通过节省开支、党员结对帮扶、员工捐助、筹措扶贫专项资金等方式,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从网络、资金、人才、项目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举全公司之力把资金向脱贫攻坚领域倾斜。

自2018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以来,西藏电信连续三年获得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评价最高等次评价“好”,交出了一份让自治区党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注智赋能,数字乡村“汇”动力

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藏族青年达娃,一边照看着羊群,一边拿出手机刷起短视频;5G远程超声医学中心为边坝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云端上的西藏班”、林芝朗县常态化云录播等正在逐步满足广大山区师生上网需求……网络的逐渐覆盖,改变了乡民们的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藏电信始终心挂山区教育。2022年初,新冠疫情暴发,西藏昌都姑娘斯朗巴珍为了找到稳定的信号上网课,每天步行30分钟,在零下3度的雪山顶上,一坐就是四个小时。在得知消息后,西藏电信立即安排昌都分公司人员上门,为斯朗巴珍免费办理了中国电信号卡,并免收疫情期间上网课等流量费用,支撑其“线上教学”。据悉,西藏电信承建的昌都市智慧教育项目通过建设教育云数据中心、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远程同步课堂等软硬件设施,弥补了昌都市教育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短板,提升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以网络手段带动教育资源从优质地区向薄弱地区辐射,为边远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昌都市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全覆盖。


图为驻村工作队深入秋季牧场开展核酸检测

医疗援助“共圆健康梦”,曾经困扰高原地区“看病远、就医难”的民生难题,如今在西藏电信推出5G、云、大数据等新技术后已得到破解。2021年,在西藏昌都市,一位饱受“大骨节病”折磨的病人,得到了远在北京专家的“特殊救治”。在西藏电信5G网络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林剑浩在远程会议中心,操控远在三千公里外的西藏昌都市卡若区人民医院机器人,为大骨节病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让患者不必奔波于长途路程,就能享受到北京顶级专家的手术治疗。据了解,西藏电信正积极推进远程医疗云项目,为医疗卫生健康行业客户提供从网络、集成服务到平台、应用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到区域卫生信息化和智慧医疗建设。

“智赋”数字乡村平台,助力基层治理便捷高效。为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加快推进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延伸,西藏电信发挥专业能力,于2022年4月底在西藏边坝县5个行政村初步完成了“数字乡村”标杆示范点建设。“数字乡村平台的建成,实现了视频会议‘县-乡-村’三级联动,既可以节约老百姓的交通成本,又提高了乡村治安管理质量。”电信数智公司援藏干部陈峰说道。据悉,“数字乡村”平台融合了基础网络、摄像头、会议终端、大喇叭等产品,并依托光纤宽带、Wi-Fi热点等线下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了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体系,为基层群众和政府提供一条通畅的信息直通车,为政府对内管理、对外宣传和便民服务打造了一套高效便捷的一体化服务平台。

一根“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一张“网”织出“数字乡村”之美。乡村振兴新征程已开启,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西藏电信将以网络带动提升乡村治理、产业、消费数字化水平,增强乡村振兴的造血能力,让乡村振兴曲声声入耳,让数字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