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年轻的电信营业员唐暑阿克把营业厅店“搬”到了哈萨克斯坦司机聚集的酒店大堂;遥远的昭苏县天山脚下,装维工程师伊利亚斯为几千名用户和爆红的旅游业忙碌不停;酷热干旱的塔里木油田里,巴州电信智慧油田服务团队的曹力源等为了130余个前线井队的信息化和通信服务日夜奋战;在新疆长达5600公里的国境线上,买买提·艾力等巡线员日复一日护卫着国防光缆,保证通信畅通。
四个人,也是无数人。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还是扎根下来的“疆二代”,电信人像高原上的格桑花、沙漠里的红柳树,在这里倾注心血,展示力量,守望疆山。
国门口岸的友好使者
8月,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往来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运车辆川流不息,车轮滚滚腾起热浪。唐暑阿克拎着笔记本电脑,轻盈地走进霍尔果斯天地大厦酒店,熟稔地与酒店大堂沙发上坐着闲聊的五六位哈萨克斯坦籍货车司机打招呼。
22岁的哈萨克族女孩唐暑阿克和姐姐扎依拉古丽都是新疆霍尔果斯分公司员工。今年1月8日,霍尔果斯口岸恢复通关以来,入境的货车量陡增数倍。哈萨克斯坦籍货车司机在等待内地发来的货物时,需要在霍尔果斯停留几天。扎依拉古丽把握住这个时机,找到了哈籍司机喜欢居住的酒店,带着笔记本电脑和终端机,现场为他们办理手机卡。借助语言相通的优势,两姐妹为哈籍司机讲解电信业务,为他们示范微信等应用的用法。热情而专业的服务在哈籍司机群体中口耳相传。一来二去,经常有相熟的司机带着新司机来找她们办业务,只要打一个电话,她们立刻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入关的哈籍司机约有4000人,扎依拉古丽的厅店就发展了3500位哈籍新用户。
良好的沟通带来了深切的信任。哈籍司机的行程经常因货物运输时间而变化,有时候错过了交手机费,扎依拉古丽就给他们垫付。一次,扎依拉古丽走在街上,迎面而来的一个哈籍司机认出了她,拦住她要补交50元钱。这些活跃在国门口岸的电信女孩,不仅是为企业发展贡献增量的明星,也俨然成为中哈友好交往的使者。
天山深处的宽带专家
与川流不息的霍尔果斯不同,天山深处的伊犁州昭苏县察汗乌苏蒙古族乡静谧安宁,这个乡距昭苏县城60多公里,只有3800多户10000多人口,却分布在420平方千米的草原和大山里。这个乡有一个电信所,一名装维工程师负责全乡和村队的宽带客户维护。
新疆昭苏分公司经理张永胜和维护分部主任董新鲁对这里很熟悉。疫情期间,他们带着团队为村民家安装了宽带,解决了孩子们上网课的难题。他们知道哪家装了天翼云眼,方便照看小院和栏里的牲畜,甚至知道谁家在外地念书的大学生回家过暑假了。
“昭苏有86个行政村、10个乡镇牧场、4个兵团团场,每个乡镇和团场都有一个固定模块机房和一个电信所,电信所有一个所长、一个营业员和一个装维工程师。”董新鲁长年在乡村跑,对这里的通信发展数据了如指掌,犹如一个活的数据库。同样对服务片区情况如数家珍的还有夏塔乡的维吾尔族装维工程师伊利亚斯。今年暑假,夏塔的雄伟雪山、茂密森林和美丽草原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网红景点,民宿、餐馆对宽带的需求多了起来。伊利亚斯从早忙到晚检修线路、安装设备,有时深夜接到客户电话也会开车去解决问题。伊利亚斯在夏塔电信所工作了18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每一户村民。村民视他为宽带专家,和他都是老交情,看到他从光缆杆路上爬下来,也会上前打招呼聊天。
在互联网上,来昭苏的游客一边强烈推荐这里的美景,一边又吐槽旅途的漫长车程和不期而遇的坏天气。天山脚下的天气变化莫测,即使是8月,乌云卷来,一场冰雹和暴雨之后,风就会带着寒意。冬天更是风雪交加,寸步难行。装维工程师为一户人家维修宽带,顶风冒雪来回二三十公里是常事。昭苏是国家划定的五类艰苦边远地区,在这里扎根,没有执着的精神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难以做到的。电信人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为深山牧场、偏远农村和边防哨所提供电信普遍服务和优质的信息化应用。
沙漠腹地的智慧团队
没有什么比盛夏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更能诠释“火热”的含义,除了油田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鲜红的工服。今年5月,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开钻。这里夏季地表温度最高超过70℃,通信资源少,手机信号差,通话对石油工人来说都是奢侈的。中国电信本着高质量网络覆盖的目的,与塔里木油田深度合作,为深地塔科1井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提供了一键呼叫、视频监控回传、油井数据采集等服务。
当石油工人在钻井平台上忙碌的时候,新疆巴州分公司的曹力源拎着工具箱走进了井队生活区的板房里,打开了会议室里的通信机柜仔细检查。按照井队的要求,曹力源到工作区或者生活区检修,都要穿着厚厚的防静电工作服。正值太阳炙烤,即使打开空调工作,他仍然汗如雨下。好在设备运行正常,他放心了。
为了提升对油田井队的通信网络支撑保障能力,5月初,新疆巴州分公司成立了智慧油田服务团队,团队里的4个小伙子负责塔里木油田130余个前线井队的通信服务和信息化业务。这些井队分布在广袤的沙漠里,东至巴州、西至喀什、北至昌吉、南至和田,彼此相距动辄数百公里。烈日狂奔、沙漠急行成为曹力源他们工作的常态。有一次,位于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井队通信设施报障,曹力源从库尔勒出发,开了两天车方才抵达故障点处理问题。目前,中国电信为塔里木油田的130余个井队新建了30多座基站,铺设500多千米光缆,为油田数字化发展、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信息高速公路”。
边境线上的通信卫士
买买提·艾力开着橙色的通信抢修皮卡车又上路了。作为伊犁传输局26名巡线员之一,他的工作是巡查570公里长的亚欧光缆,从伊宁市的巴彦岱镇到霍城县的清水河镇,从环赛里木湖到霍尔果斯国门,这些路线他每周都要开车跑两个来回,每一个光缆桩的位置都烂熟于心。
1991年就参加工作的买买提·艾力见证了亚欧光缆的建设,几十年来一直精心维护着这条线路。他还记得,2013年,果子沟发洪水冲断了高速公路,他们连续工作几个昼夜抢通了光缆;他还清楚,这条线路上哪里在施工,哪里在搞建设,遇上大型机械开挖,他就要守候在那里,以防光缆被挖断。他们是通信发展的参与者和守护人。
像买买提·艾力一样的电信人在新疆还有很多。爬雪山、蹚冰河、穿密林,拉光缆、巡线路、测信号,他们为新疆这片广袤的国土打通了信息通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百米”,终结了这里“车马慢、书信远”的信息窘境,架通了农牧民的“小康线”,让视频通话、IPTV、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通信服务逐渐走入了边远村落的日常生活。
在疆、守疆、爱疆、建疆,辽阔的边疆闪耀着电信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