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陕西,“秋老虎”余威尚在。陕西渭南市蒲城县椿林镇的春雨甜桃示范园内,枝头的桃子粉嫩异常。园区负责人高米加正顶着日头组织工人采摘桃子,发到全国各地的网络订户手中。这是一家依托数字化技术专做精品甜桃的企业,短短六年间已在全国开设了6家高标准甜桃生产基地,业务蓬勃兴旺。
从靠天吃饭到掌握主动
春雨甜桃示范园更为人熟知的负责人是张春虎,即高米加的爱人。201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他放弃了在北京小有所成的事业,回到家乡做起了桃农。
与村里种了几十年桃树的老人不同,张春虎走的是现代化农业之路:“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知道农业受冰雹、大风、大雪、霜冻等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民是靠天吃饭,我就想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改变这种情况。”
经过6年摸索,张春虎离他设想的目标越来越近。产业园内,中国电信5G信号已经覆盖,大棚内安装了智能设备,实现了气象、土壤、温湿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可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并可自动授粉,远程升降覆膜、棚顶等。通过给不同棚体调节温湿度,控制成熟时间,再加上早、中、晚品种的搭配,可以保证每年从4月到11月,都能向市场供应鲜桃,打破了传统的桃子上市时间限制。
“以前没有这些自动化设备的时候,坐果率最低只有40%,现在已经接近100%了。”高米加觉得,这就是现代化农业的好处,真正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被动。
一系列技术加持下的桃子口味出众,早早就通过电商渠道被预订一空。春雨甜桃家的桃子不但不愁卖,而且卖价高。当地桃农得知后,纷纷参观学习。
据介绍,春雨甜桃示范园目前已由初级果实向深加工转变,开发出桃树认养、桃树盆栽、桃干、桃果、桃罐头、桃花、桃酒、桃胶及桃木工艺制品等,总产值已达2200万元,净利润600万元,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人均年收入达36000余元。
从不敢尝鲜到相见恨晚
在相隔不远的蒲城县龙阳镇店子村,党总支书记刘长合正盘算着来年的智慧大棚种植计划。今年启用了中国电信支撑的智慧大棚应用后,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种植的吊篮西瓜和甜瓜大丰收,卖上了价,“乡党”们都充满了干劲。
店子村今年是首次尝试智能种植,在棚内安装了温湿度智能控制设备,监测空气和土壤的相关指标,配合自动化滴灌设施,同时架起了24小时在线的摄像头。这一尝试效果出奇的好。
“今年瓜的长势比去年好很多,不是一点半点。种西瓜比以前省力多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科技也比我们的经验靠谱多了,以前凭感觉浇水,浇多了死秧就多,今年死秧现象很少,产量上来了。西瓜上市时间也提前了一周左右,一天一个价,早上市能多卖三倍的价钱呢!”作为地道的农民,刘长合今年投资部署智能化设备前也是各种担心,如今,他对于第一次“吃螃蟹”既激动又感慨:“对我们农民来说这都是高科技,虽然有几十年的种瓜经验,但不相信科学还真是不行。”
有了今年的成功探索,刘长合打算明年再种上草莓西红柿,带领村民走精品路线:“搁以前,我们真不太敢走精品路线,就算不怕种不好,也怕卖不出去,今年试了网络直播,效果很好,我们心里有一些底气了。”今年村里架起了24小时直播摄像头,不忙的时候,刘长合带头直播带货;忙的时候,摄像头就直播棚里瓜果的生长情况,没想到此举受到不少好评,有客户专门说:“从你们栽上瓜以后,我没事就看直播,看西瓜长多大了。”瓜果的生长过程通过摄像头完全可视,许多人觉得放心,订单也因此增多。
如今,尝到了甜头的刘长合甚至开始复盘:“如果早两年开始直播就好了,当初我们也不知道外面的价格,不然我们的瓜也许能卖更高的价钱。”
也正是考虑到农副产品销售难题,陕西公司今年持续发力:今年年初,提出利用渠道及网络资源,建设千家乡镇助农直播间,提高农民数字化“新农具”应用水平;今年7月在中国电信翼支付平台上线“乡村振兴—陕西馆”,打造“一县一品”,共引进各区县名特优“三农”企业80余家,上线陕西名特优农产品超过1000款。据悉,“乡村振兴—陕西馆”8月销售农产品8787单,累计销售额20余万元,超过一半均为省外下单,极大促进了“陕品出陕”。
先行者的经验坚定了后来者的信心。蒲城县椿林镇党委副书记叱学斌透露,镇里下一步准备加大力度推广智慧农业:“这些现代化技术,以前年纪大的果农觉得很难,跟不上时代,现在发现别人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挺简单,也愿意试试。”
蒲城县是陕西省第一产粮大县,有“关中粮仓”之称。椿林镇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粮食事关国运民生。叱学斌透露,下一步,椿林镇将在粮食种植领域引入智能化手段,保障粮食丰产。同时,镇政府还将建立直播基地,销售全镇的农副产品,将当地的酥梨、葡萄、棒棒馍等特产销往更多地区,让民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让陕西的“乡党”们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大步向前。